湖畔漫談 評論、文史與隨筆
從張耀文教授〈書審審查提醒〉可以學到的事
2022-05-24
Huang Zhen

學習不應僅限於教室內。就算是無所事事滑社群媒體(例如 Facebook ),一樣都可以學習。

背景

臺大電機系張耀文特聘教授(時任電資學院院長)2022年5月24日早上,在其個人 Facebook 貼出一篇文章:〈緊急給全國各校參與學測書審教師和行政同仁們:學測申請資料審查注意事項〉(最後查閱時間:5月24日 11:30 )。

一、高中生可以從這篇貼文學到什麼

(一) 儘量避免以 PDF 上傳課程跟多元。

長期參與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審查工作的吳瑞裕教授 3 月到校演講時提到:盡量不要用 PDF 上傳課程跟多元。

從高一到高三,無論學校各處室、外聘講師,還是教育部官方資料,我至少聽/看過三次這樣的資訊:

從學檔中央資料庫勾選的,系統會幫忙依類別、項目…分門別類,讓大學端審查方便;如果是檢定、證照、競賽類,還會去跟主辦單位勾稽考生正確成績,也提升真實性(避免考生成績造假)。而系統可以做到這樣的原因,是因為我們在校內平台就把每一項都填好了。(不過,平台有些欄位格式沒有規範,也沒有清楚的填寫說明,系統設計還可以再進步)

但是自行使用 PDF 上傳,是上傳一個僅限 5 Mb 的檔案,所有東西都混在一起,系統自然沒那麼厲害,還幫忙分項。

筆者以為,張耀文教授在 108 課綱正式上路後,除了擬定院系所招生策略方向外,並未實際參與招生專業化基層審查工作,否則,各大專院校的教務處招生業務人員,還有各院系行政辦公室的助教,都應該有向負責審查的教師講清楚、說明白。

張教授似乎還認為:5 Mb 的檔案,可以放置的資料比「2 ~ 4 Mb * 10 項多元表現 + 800字3張圖的 N 綜整心得」的學習歷程檔案豐富、多元。當然,檔案大小並無法完全等同內容豐富度,但是這實在有點不合理…

(二) 大學端到底可以看到什麼資料

張教授的擷圖不錯,原圖照放,完全沒有馬賽克(聽說教育部並不想讓學生知道具體審查介面,真是奇怪)。剛好,讓我們學生可以親自看一下,大學端審查會看到什麼項目。

一張審查介面的擷圖。
圖片來源:張耀文教授 Facebook.

1. 多元表現的幹部經歷

多元表現方面,可以看到學生自己上傳的「幹部經歷暨事蹟紀錄」與「校方建立幹部經歷紀錄」是分開的。因此,筆者對虎尾高中採取「小老師領紙本證明,其餘幹部由生輔組登錄系統」作法的反對立場,更加堅定,因為照虎尾高中這樣的做法,在具有公信力的學習歷程檔案中央資料庫中,就不會有小老師的「校方建立幹部經歷紀錄」。不過,彰化女中也是如此,不知是否是國教署有函文通知,小老師不能算是班級幹部?若是如此,有的小老師其實比某些冗贅幹部工作量更大、更辛苦,實有不公。

2. 修課紀錄

修課紀錄在我們學生端的收訖明細,只會看到要求確認「修了那些課」跟「這些課的學期平均成績」,但大學端審查介面,一如三年來我所聽過、看過的資料,還會顯示學生在(班級/年段)的相對表現,也就是高中端如果給分「一律很甜」(例如:班級平均是 99 分),是會被看出來的。

再者,這應該不是台大電機自己的審查介面,因為右邊修課紀錄可產生的報表只有語文、藝術、社會、綜合領域,推估是某文學院科系的「參考部定必修與加深加廣選修之重點領域」(註 2),可見重點採計是真的重點採計。不過,個人4月23日、30日聽了兩個研討會,與會教授大多說自己校系評量尺規中,修課紀錄佔分不高。(有陽明交通大學、中正、北醫牙體、高醫、北科化工等校系教師)

二、甄選會應優化審查資料上傳系統

張教授建議:(一) 關閉產生這種統整性報表的功能。(二) 加註究竟是考生無提供資料,還是系統無法產生資料。

個人認為還有選項三:在考生自行上傳 PDF 的系統,甄選會可以優化界面,要求自行上傳者也是要分項上傳,填寫各欄位資料。如此報表仍可產生,提供大學端匯入校務系統做招生方面的研究,亦能兼顧選擇自行上傳 PDF 者的權益。

畢竟,使用學習歷程檔案的目的之一,就是能產生有系統、有結構的統整性報表,這也是審查經濟的考量。如果依照張教授的建議,只因系統的一點小瑕疵,就要一概取消這種功能,這樣的手段似乎違背本制度的初衷,不符比例原則。

三、更重要的問題:招生專業化、綜整評量如何落實?

誠如張教授所述,彙整報表評分並非 111 招考首見,以前是系辦或書審組老師手動做這種事。4月30日二階審查研討會上,銘傳大學尹蓉先老師也提到該校風保系就是這樣。個人認為,這樣子使用報表評分,教授審查固然方便,但若因此不去細看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,變成考生在集點「父母從事保險業加分」、「參加過銘傳大學營隊加分」,才是軍備競賽。

現行「大學招生專業化」制度,要求各系訂定評量尺規,就考生提交之資料,予以綜合評量。網路上也有評分系統介面(可從暨南大學赴各校說明簡報看到),針對各考生書審資料的評分,是在檢視檔案的頁面。張教授的擷圖中,也可以看到「資料綜整評量」跟「分項資料報表」是分開的。倘若各校都是看完資料內容再綜整評分,張教授擔心的事應該不會發生。招生專業化後,若再有校系僅依據報表集點式評分,筆者認為是違反了綜合評量的理念。

但是,現行制度無法確保大學端真的依照招聯會理想政策,做綜合評量。尹蓉先老師甚至出示系內會議錄音逐字稿,證明銘傳大學風保系要求教師操作不公平的入學審查,銘傳大學仍發稿駁斥,並稱不再聘她擔任書審委員。教育部說,不重視審查資料的校系,違反教育政策精神,將予以減招,但這又要如何落實檢核?

註釋

註 1: 不過,校內平台有些欄位格式沒有規範,也沒有清楚的填寫說明,系統設計還可以再進步。

註2:招聯會學習歷程參採資料系統都有公告,讀者若有興趣,可自行查閱。

課綱與考招

個人申請 學習歷程檔案 尹蓉先 張耀文 書審資料 申請入學

分享
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

留下留言
來插頭香吧!成為第一個留言的🌚👏👏

不建議使用真實姓名
這不會公開
選填
留下留言